江蘇新沂:小菊花飄香振興路 富民產業迎來“花樣年華”
本報記者 王海春
人勤春早備耕忙,不誤農時不誤春。江蘇徐州新沂市草橋鎮的鮮切花種植基地花棚內,溫度傳感器、通風系統、智能電源有序運轉,一株株黃、白鮮切菊或含苞待放,或艷麗動人……花影婆娑中,江蘇沂岸花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晴來回穿梭,不停查看設備狀況和鮮花長勢。
江蘇徐州新沂市切花菊面積穩定在1.5萬畝,年產量6.5億支,年產值達到3.5億元,年出口量達8000萬支,占全國出口總量的30%以上,年創匯額達到1300萬美元。無論是栽培面積還是銷售產值均位居全國縣級單位第一位,連續多年保持全國出口切花菊最大的縣級單位。
目前,新沂已形成了80多家鮮切花專業合作社、300多個鮮花店,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0名(含外聘技術員15名)、200多名鮮切花經紀人,帶動2800多戶花農栽花致富。特別是6-11月份,已經形成“中國切花菊看新沂”的局面,不僅在國內市場緊握定價權,新沂出口切花菊的供給量,也是國際市場價格的風向標。
“基地共有300多個大棚溫度傳感器,可時刻為作物提供適宜溫度和通風,還要配備補光燈,以延長鮮花光照時間?!焙绺嬖V記者,進入采摘季,該基地日銷菊花10萬余枝,其中90%遠銷海外。
這個土生土長的女企業家與花“結緣”,還要從十幾年前說起。彼時,曾在蘇南打工的她回鄉辦起家具廠,幾年間完成原始資金積累。然而,自小看著鄉親們拮據生活的胡晴并不滿足現狀,反而一再思索:如何帶動村民共同過上好日子?
“家鄉水清地沃、交通便利,發展特色農業一定大有可為?!背酥輼蜴傓r業結構調整的“東風”,胡晴決定“二次創業”,在政府引導幫助下,她作為特色農業帶頭人,立志打造鮮切花產業龍頭企業。
2008年,胡晴注冊公司,承包60畝土地,建起20余個大棚種植菊花,然而由于經驗不足,押上全部身家試水第一批花苗宣告失敗。
“那年的夏菊全沒開花,損失慘重?!睘樘骄科渲性?,胡晴四處學習,并邀請南京農業大學花卉專家陳發棣教授前來“開處方”——利用微生物種植技術,改良土壤環境,終于摸索出一套適合本土的種植方法。
“日照、水肥、溫度,必須實時把控,缺一不可?!苯陙?,胡晴免費開辦培訓課300多場,將苦心鉆研的種植技術傳授給村民。在她的帶領下,當地一改粗放、零星的花卉種植模式,構建起“公司+合作社+高校+農戶”種植體系。
幾年間,胡晴實施水網整改、土地硬化等綜合工程,將鮮花種植基地擴至600畝,建起溫室、聯棟大棚50余棟,鋼架大棚200余棟,累計帶動1000余名本鎮村民就業,人均年收入超3萬元。在她的影響下,周邊鄉鎮共同發展菊花產業,形成了以草橋鎮古墩村為核心的十里生態長廊,鮮切花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。2014年,胡晴創辦的企業成功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登陸E板,當地鮮切花產業邁入現代化發展賽道。
胡晴又瞄準菊花深加工產業,增添食用金絲皇菊種植基地及廠房,研發系列菊花茶?!昂嬷仆瓿傻囊患壗鸾z皇菊,投入市場每朵能賣到50多元?!痹撈髽I生產基地負責人樊漓江介紹,一株長勢茁壯的金絲皇菊,僅有最大的“頂朵”才能成為一級茶原料。嚴格把控的高品質,讓當地菊花茶迅速在市場上打出名頭,周邊地區農戶紛紛慕名合作。胡晴進一步布局多個食用菊種植基地,幫助更多農民投身高效農業,走上致富路。
編輯:孟祥
新聞爆料:0516-82345678 商務合作:0516-85792397 13775881757
版權聲明: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、彭城晚報、都市晨報、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,受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的保護,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。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,如擅自轉載、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,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。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,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!
-
深化科技領域合作 賦能綠色能源發展
要聞 / 時間:2023.12.09
-
為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注入『數字化』動力
要聞 / 時間:2023.12.09
-
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綠色低碳能源產業
要聞 / 時間:2023.12.09
-
發力鈉電池 提升徐州綠色能源綜合實力
要聞 / 時間:2023.12.09
-
儲能大時代 徐州大未來
要聞 / 時間:2023.12.09